浏览次数:发布日期:2020-09-03 11:27
作为中医按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,脏腑按摩也遵循传统的“温、通、补、泻、汗、和、散、净”八法。然而,正如针灸优于通脉,艾灸适宜温补,按摩优于通关节和清散软组织,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,这是由各自的指导思想、辨证方法、治疗路径和治疗手段所决定的治疗方法。有想学习中医按摩的,可以来中医培训网报名哦。
脏腑推拿具有适应症广的特点,曾用于内、妇、面部疾病,但从其本质特征来看,是以“和”为主,注重和谐、调节、平衡、稳定的整体治疗。
从体表、足部和按摩可以触摸到体表的空气,充分利用人体、经络和脏腑之间复杂的相关性进行治疗,这种治疗方法,由其精妙,其重点必然是网络整体观,间接综合治理远不止针对某一单员的单一、线性、直接作用。
另一方面,脏腑推拿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医患合作,充分利用、发挥和调动患者自身的康复能力和调节机制,从外促内和谐,实现祛邪,安脏、通腑、和脉。这种以脏腑经络为主体,以调节人体内部平衡为核心的治疗理念,结合不同手法的效果,将所选治疗部位的性质和功能结合起来,产生平和适度的整体效果,这是“和”法在中医中的典型体现。
下面向大家介绍脏腑按摩基础手法之腹部捏挤法。
中医培训网捏理上脘法
基本操作:拇指与四指相对,捏起上脘为中心的上腹部皮肤及皮下脂肪,同时拇指与四指相对作相互滑理3-5遍。
特点与功效
1、本手法捏挤与滑理相结合,直接作用在上脘为中心的皮下组织,间接调理深层胃脘的张力,并改善血运。
2、脾虚湿盛者,上腹部皮下脂肪堆积明显且质硬如块,本手法有很好的松解软化作用,可促进局部循环,加速代谢,是治疗单纯性肥胖主要手法之一。
3、解痉通腑。本手法通过外在较强刺激对腹肌之下的胃肌张力有很好的松解作用,促进胃的蠕动与排空。对食滞胃脘、寒邪客胃、胃肠功能紊乱等均有效。
4、利胆和胃。对于胆胃不和所致胃胀、胁痛、痞满、口苦、嗳气等均有降逆和顺作用。
5、健胃活血。本手法有促进胃肠蠕动,改善胃壁血液循环的作用。可促进胃部炎症消退,对于慢性胃炎、消化不良者有效。
操作技巧
1、本手法仅作用于皮下脂肪和软组织,层面位于皮里肉外。
2、手法重点在于沿正中线的相对滑移,使皮下脂肪相互摩擦,痛感强烈,应由轻到重施术。
3、过度肥胖者,对捏困难,可改用双掌相对,以掌根对挤操作。
4、过度消瘦者如萎缩性胃炎病人,皮下虽薄软,亦可使用本法,注意力度控制,不可过重,集中于上脘穴区。
中医培训网少腹捏理法
基本操作:动作同上,用于左侧腹降结肠、已状结肠投影区。
特点与功效
1、本手法作用于结肠下段,是基于体表投影而外引内联的治疗方法。
2、通腑排便。本手法促进结肠蠕动,解除左下腹肌筋膜紧张痉挛,有很好的排便效果,在治疗便秘中作用直接。虽是以治标为主,却有着标本并重,以标求本的效用。
3、解痉止痛。在某些因饮食不洁、寒邪内侵、暑湿内蕴等所致的腹痛、腹泻中,本手法有一定的解痉止痛作用,可作为辅助方法应用。
4、协调胃肠运动。本手法作用于消化系统下段,作用平和,刺激量小,具有协调下消化道运动的作用,是治疗肠易激的重要方法。
操作技巧
1、此处皮下脂肪较松薄,捏挤范围可稍大,并微上提以提高刺激量。
2、相对滑理从上至下,可沿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体表投影的线路操作。
3、肠易激患者此处敏感,初次操作需轻柔,逐渐增加刺激量,以降低结肠敏感性。
4、某些患者应用本法会出现疼痛、排便感、肠管痉挛等不适,属正常反应,坚持治疗后可缓解。
中医培训网捏挤全腹法
基本操作:四指并拢伸直,与拇指相对捏挤侧腹皮肉并捻转,同时另一手同法交叠于上手之前,交替捏挤指下皮肉,如此双手交替反复捏捻前行至对侧侧腹。可分上下腹分别操作5-10遍。
特点与功效
1、这是一种典型的腹部减肥技术,直接作用于腹部脂肪。
2、改善皮下微循环。腹部皮下脂肪堆积,皮下微循环受影响较大,供血不足,新陈代谢减少。这项手法开皮运气,通畅循环,有利于脂肪的分解和代谢。
3、皮下软组织的释放和微循环的改善也能诱发脏腑,对腹腔内循环有积极作用。因此,这种方法也是临床治疗以肥胖为主的高脂血症、脂肪肝等疾病的常用手段。
操作技巧
1、双手交替边捻边捏边行,轻盈有力。
2、避开脐部,上下腹分开按摩。
3、一些肥胖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皮下脂肪硬肿和瘀伤,这是微循环改善的表现,也是一种正常的手法反应。刺激量可以适当减少。
4、此手法适用于皮肤肉外。对于一些脂肪较厚的患者,可以适当引导他们收紧腹部肌肉,比如抬腿,这样脂肪和肌肉的界限就可以更分明,效果更好。
以上中医推拿就是对腹部按摩手法作用的解析,中医文化博大精深,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联系我们报名参加培训